淺談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 |
日期:2017-1-16 15:00:14 來源:互聯網 瀏覽數: |
引言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是橋梁施工中的關鍵步驟。隨著橋梁技術的發展我們在施工中逐步施工技術和質量保證體系進行研究, 這使工程周期和施工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成為了保證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工序。 1· 工程概況 屏南白玉至東峰(建甌交界)公路工程是連接壽山鄉、雙溪鎮、嶺下鄉之間的重要通道。C1 標段起點接屏南白玉至東峰(建甌交界)公路K29+500 雙溪鎮普邊村(縱五線)S202 線處,經溪尾水庫,終于雙溪鎮與嶺下鄉交界處,終點樁號K34+767.6,路線全長5.281km。其中改建0.26km,新建5.021km,其中溪尾水庫中橋一座106.04m。該工程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TJGB01-2003) 二級公路標準建設, 計算行車速度40km/h,路基寬度8.5m,路面寬度7.0m,橋面寬度為9.0m、水泥路面。 在本次工程中使用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這使施工整體效率和建設速度不斷提高。尤其在本工程中涉及跨越大型水庫, 這使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能夠發揮其強大的優勢。首先在工期控制上節約了工期,橋墩施工的同時梁體已經開始預制,當墩臺成型后梁體進入了等強階段。在加上分部施工使墩身和梁體的質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工程的經濟效益。其次在本次施工中所處環境十分復雜。尤其是路橋過渡段處于水庫邊緣,地基承重力較弱,路基的強度必須提高,在這一前提下對橋梁的剛性和抗折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采取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避免了單一簡支橋梁施工以及連續橋梁的剛度缺陷。梁體的整體性能和諧統一。其次在橋梁施工中根據不同地質環境,采取掛籃連續梁施工技術,在成本控制和施工效率上得到保證,同時為我部未來橋梁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2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重要意義 簡支梁的施工都是以預支梁體為基礎, 每片梁都是通過梁場預制生產的,這就使梁體的質量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證。其次預制梁體的過程能夠提高張拉效率。這使橋梁的整體性能夠最大化。對橋梁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橋梁施工質量簡支梁就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手段。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通過探索已經形成了簡支梁施工和量產化的固定模式,這使新型的橋梁施工能夠更好的應用到橋梁施工中,橋梁設計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本工程為例,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工期, 對公路區間內的大型橋梁施工提出了更加實際的要求。大跨度的連續梁結構也成為了大型混凝土澆筑的難點,所有的混凝土連續梁施工,都已保證橋梁質量為根本,做到最大程度的質量控制。 3·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技術的重點施工項目 3.1 主梁預制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都是分為預制梁體和現澆梁體。通過梁體預制直接完成梁體的施工, 的梁體混凝土在施工中都會以橋梁設計強度為中心。其次是現澆段施工,現澆完成后還要進行預應力張拉。這要求橋梁主梁在張拉中所使用的鋼絞線在性能上要大于普通簡支梁, 所有的張拉要根據正彎矩區進行張拉,并且在保證主梁的張拉性能的同時,利用高壓注漿來完成鋼絞線的穩定。 3.2 支座施工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在支座的選擇上分為永久和臨時兩種支座。橋梁的一次澆筑要根據設計要求逐步完成施工主梁控制,同時通過臨時的支座性以形成橋梁的簡支結構。在保證橋梁鋼筋布置的情況下有效的保持整體梁身的穩定性。 3.3 鋼絞線連接工藝 鋼絞線是完成張拉工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鋼絞線通過波紋管預埋到梁體結構中, 鋼絞線的走形線路覆蓋到中間橫梁和頂板,和混凝土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同時為了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密實性,會在封堵位置加填封板。梁體的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進行等強, 當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后可以進入到壓漿工序。 3.4 接頭塊的鋼筋連接, 當梁體兩側不斷接長形成的合攏段后, 就要進行梁體的關鍵施工工序。合攏段的鋼筋連接和混凝土澆筑過程是保證梁體質量的關鍵。所以必須給予重視,在混凝土澆筑中以跨中部位為主要落灰點,使其向兩側逐漸延伸。在澆筑過程中要觀察梁體臨時支座的變形情況,并且及時完成交換,臨時支座的拆除要保證支座和梁底連接的完整性, 避免拆除完成后梁體結構出現的偏移。 3.5 路面防水 路面防水層的鋪設, 路面防水層在鋪設前要對橋面進行清理,并且切除橋面多于錨筋,防水層鋪設前要先刷底油,在干燥后進行卷材的鋪設。卷材鋪設要保證臨邊的覆蓋率,要盡量預留邊材,防止梁體撓度變形造成了卷材撕裂。 4· 施工過程的中注意事項 4.1 梁體預制 簡支梁在預制完成后,要注意強度和張拉性能的控制,對于必要的強度檢測要從混凝土強度入手, 簡支梁在滿足實際的設計強度后才能進行預應力的張拉工序, 避免張拉所形成梁體破損。 4.2 施工錯臺 在現澆段和箱梁連接施工時, 要注意施工過程的高程控制。相鄰梁體的混凝土平整度控制必須根據規范要求的結構形式進行布置。 4.3 臨時支座制作 臨時支座在制作時,要預留成設計支護量。支護結構對支座穩定性起到保障作用,在保證強度的同時,還要對施工安拆結構進行控制,要做到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5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質量控制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中需要較強的專業施工技術,所以針對施工情況要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 5.1 臨時支座的質量控制 臨時支座設計要保證強度和剛度, 尤其于梁體接觸面要平整、均勻,在保證施工便利的情況下方便拆卸。梁體支座的拆除時間要以梁體強度和注漿強度達到設計標準為主。當梁體和注漿強度達標后方可進行拆除,在拆除過程中要注意對預留孔的保護,避免對預留孔的破壞,保證永久性支座的替換。硫磺砂漿預制塊制作時應埋入電阻絲, 為防止電流過高使電阻絲熔斷, 應選用阻值較大的電阻絲, 其功率宜控制在300~500W 之間,布置間距為5cm。體系轉換時,將同一墩頂處各臨時支座內的電阻絲并聯,同時通電解除,可使墩頂各永久支座同時受力,從而杜絕應力集中現象的發生,保證了體系轉換的安全 5.2 連續現澆梁的質量控制 連續梁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 要根據實際施工措施進行控制。無論使用何種施工工藝都要將將混凝土梁的合攏段做為控制重點,施工前對預制板的部位進行合理鑿毛,預留出錨固長度。混凝土一旦澆筑成型就要注意混凝土在凝固中發生混凝土塑性變形。降低鋼絞線在張拉中產生裂縫的概率,提高橋體的整體性能。另外混凝土接連處要保證結合部位的膨脹系數,盡可能選擇氣溫較低的時間段澆筑混凝土,使混凝土控制在微膨狀態。 5.3 主梁位置接頭施工 現澆段接頭處最容易出現結構裂縫, 這使整體的結構性受到影響, 所以在主梁的接頭位置混凝土質量控制顯得十分重要,要合理計劃好施工時間,保證梁體從施工開接縫部位不小于3 個月。主梁位置接頭采取濕接法, 并從多方面開始考慮,并且綜合外界多種因素,采用有效的施工控制。 5.4 頂板負彎矩區的張拉 頂板負彎矩區的張拉應在縱向濕接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進行,先長束后短束對稱張拉。為防止齒板處的應力集中, 應在頂板扁束張拉前澆筑墩頂1/6 跨度范圍內的橫向現澆橋面板。由工實體的大量測試可知,扁錨錨口損失高達10%δcon 上,管道摩阻損失達15%δcon 上,故應充分考慮上述各種預應力損失及伸長量的修正值, 以準確地建立有效預應力和確定拉力。 6· 結束語 我國在這些年橋梁施工中以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為主, 這種施工形式在提高施工質量和縮短周期方面十分有效,并且能夠將橋梁施工最大化。在未來的橋梁建設中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的施工技術應用會更加廣泛, 并且積極應用到新型的工程技術,使我國橋梁建設發展更加迅速。 |
相關閱讀 |
上一條:公路工程的有效監理措施 下一條: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研究 |